来源:雪球App,作者: 流云亭,(https://xueqiu.com/3529988546/234146185)
如何正确的认识和看待财富,是我们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。
一、财富是什么
财富是生存的基础
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,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要,需要满足基本生理和安全的需求。
健康安全的食物离不开钱;朴素简单的衣服也离不开钱;遮风避雨的住所仍离不开钱;无可避免的疾病更离不开钱。生老病死、衣食住行,只要活在这个社会中,无日无夜、一举一动都离不开金钱。要维持正常有尊严的生活,金钱就是最大安全和保障。
在电影《我不是药神》中,张长林说“这世界上只有一种病,那就是穷病!这病没法治。”在突如其来的重大疾病面前,没有财富,就没有了生存。而财富的反面----贫穷,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疾病。这种疾病,会损害你的身体和健康;会摧毁你的勇气和意志;会拖垮你的家庭和亲人;会让你陷入无奈和痛苦的深渊。
财富是成长的支撑
贫穷本身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随之而来的贫穷思维。考虑任何问题都从金钱的角度来思考,专注于金钱而忽略、错过了生命中更重要的东西。比如说:宝贵的时间、新奇的事物、未知的经历、契合的情感、提高的机会、未被发掘的潜能和本该完成的成就。
贫穷思维,为了节省金钱而浪费宝贵的时间精力;
贫穷思维,囿于金钱的限制而不敢尝试新事物;
贫穷思维,由于金钱的窘迫而回避社交关系;
贫穷思维,困于眼前的困境而无暇考虑长远;
贫穷思维,陷入生活的泥沼而不能发现和充分利用自身的潜能,完成自己本来可以完成的成就。
人生需要不断的成长,拓展人生体验、提高社会关系、发挥个人潜能、完成自我实现,都离不开财富的支撑。
财富是自由的保障
财富能够给人带来自由。有了足有的金钱,可以不用为了生存而奔波劳碌、不用为了工作而委屈求全。
拥有财富,就拥有了对操蛋的工作说不的自由;
拥有财富,就拥有了选择更好生活方式的自由;
拥有财富,就拥有了尝试更多可能性的自由;
拥有财富,就拥有了随意安排自己时间的自由。
“FIRE”一族追求的财务自由,就是一种典型的由于财富获得自由的体现。“财务自由”,狭义上来说,就是指个人的被动收入(利息收入、租赁收入、版权收入等)超过个人的支出,从而实现提前退休的目的。这种自由,主要是指“免于工作的自由”,带来最大的益处是时间上的自由。可以自由自在花费自己的时间。把时间自由的挥洒,用在自己更感兴趣或更有意义的事情上面。
财富是生存的基础、成长的支撑、自由的保障。财富如此之重要,要理直气壮地创造和追求财富。人生中“不谈钱”,本质上是一种逃避或虚伪的表现。
二、财富不是什么
财富不是目标
在市场经济条件下,财富是个人对社会提供价值的报酬。回报的多少,既取决于个人的能力资源的大小;也取决于个人对社会所贡献的价值几何。财富来自于能力和行动,是能力贡献和价值创造的副产品。能提供社会亟待解决的需求,同时又具有强大行动力的个人,总会获得社会丰厚的财富回报。
洛克菲勒曾经说过:“如果有人将我剥得身无分文,丢在沙漠,只要有一群驼队经过,不久后我便能建立起一座商业帝国。”洛克菲勒1870年创立标准石油,成为世界闻名的石油大王,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亿万富翁。他的财富帝国,当然是建立在时代和机遇的条件之上。但是从这自信的话中,可以看出他认为拥有的财富来自于自身的能力和价值。
所以财富并不是目标。要将自身的价值、从事的事业、对社会的贡献作为目标。这种目标的实现,才能获得自身的提升、内心的充实、社会的认可。目标有大有小、有难有易,只要符合自己的内心,能够对社会有所裨益,自然就能获得财富的回报。
如果将财富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,必然会导致目光短浅、自私自利、唯利是图。小如单个个体,世界上被鄙视、仇恨的有钱人比比皆是。为富不仁就是社会对此类个体的标签。大如一个民族,犹太人在欧洲两千年来一直被排挤、打压,民族基因中的自私冷漠、唯利是图是一个重要的原因。
财富不是自由
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说过:“货币是被铸造的自由。”这句话其实并不准确。财富是自由的保障,但是财富并不等同于自由。
财富自由,并不等同于内心自由。拥有财富,可能会获得生存上的自由、消费上的自由,甚至时间上的自由。但是这些自由,就是完全意义上的自由了吗?真正的自由,是心智不断成长、认知不断成熟、内心不断强大所带来的自由。内心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。
被财富贪欲占据内心的人,毫无自由。拥有财富,反而被财富禁锢内心的个体比比皆是。很多人拥有可观的财富,反而陷入到追逐财富的漩涡中去。贪污受贿的官员拥有了财富,到头来一无所得,反而失去了身体的自由。守财奴葛朗台拥有了财富,将财富视为生命中的全部。不但不能享受财富,而且失去了发现、享受人生中亲情等更美好事物的能力。
因为财富而放纵奢靡的人,何谈自由。很多人拥有了大量的财富,面对人生中的种种诱惑,不受控制的深陷其中。很多一夜暴富者初得巨款,由于攀比之心,沉迷到奢侈消费、赌博、毒品等陋习之中,最终落得人财两空的境地。财富放在没有正确三观的人手中,带来的只有不受控制的放纵。不受控制的“自由”,只会危害自身。
财富不是幸福
财富具有很强的边际效应。拥有一定程度财富之后,更多的财富并不能带来更多幸福体验。
财富不能带来价值感。价值感来自于被肯定、被需要。只有全身心投入的奋斗经历、心无旁骛的心流体验、有所贡献的事业成就,才能获得这种价值感。这种价值感的获得,更多的来自于自身的努力。财富可能有所裨益,但绝非关键。
财富不能带来归属感。归属感来自于被爱、被接纳。只有良好的社会关系才能获得这种归属感。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。所有的社会关系都需要自己去用心经营。单纯的财富,如果不能成为增进关系的工具,则对社会关系毫无益处。
奋斗的事业成就、良好的社会关系、健康的身心体魄,这些才是幸福的必要条件。
而财富仅仅是帮助获得幸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。甚至运用不当的话,还可能成为妨碍获得幸福的障碍。
要追求财富而不为财所困。要把财富当作是成就自我、获得幸福的工具。万万不能本末倒置,将财富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,而不知道财富的真正意义。
三、财富只被值得的人所拥有
拥有多少财富管理能力,就能最终拥有多少财富。“金钱永不眠”,财富从来都是流动的,只会从不配拥有他的人流向配拥有他的人。
没有财富管理能力的人,就算一夜暴富,也只是财富的暂时保管者。消费挥霍、投资贬值、通货膨胀,财富总会以或快或慢的方式不断损耗。
拥有财富管理能力的人,能够获得认知带来的利润、时间带来的复利,最终拥有与其能力相匹配的财富。
人是如此,国家亦然。鸟粪上的国度瑙鲁就是一个典型的“由奢入俭难”的例子。由于丰富的磷酸盐矿产,瑙鲁在70年代曾是人均GDP最高的国家。在一夜暴富的情况下,瑙鲁人毫无财富管理能力。瑙鲁人将大量财富花费在汽车、飞机、手表等奢侈消费上,在全球大量购置房产并经营不善。对一次性矿产资源涸泽而渔,在人才教育、产业建设等长期利益规划方面毫无建树。最终瑙鲁人将家底挥霍一空,成为“全球最肥胖国家”,环境破坏一塌糊涂、产业建设一无所成、沦为澳大利亚的难民收容所。
财富只会被值得的人所拥有。追求财富,更多的是要提高自己的财富创造能力、财富管理能力。